28/ 07/ 2012 oz 星期六 晴

好吧,确切地说应该是亚瑟家时间七月二十七日星期五晚开的幕。
袋鼠国清早五点半开始现场转播,大概六点钟开始正式开幕。于是一大早就爬起来了。

之前网络里就已经有许多流言,亚瑟家经历了一些这样那样的财政问题,所以这次奥运也删减了许多开支,于是就来了许多猜测,甚至包括“是否请得起足够的演员”、“是不是干脆让家禽家畜来参加演出充数算了”之类的吐槽。可是最后一路看下来,感触颇深。

总体上来说,亚瑟的开幕式给人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但是从里到外就是透着一种大英帝国特有的诙谐、自然、让人哭笑不得的“萌”。

开场一下子就是和谐、宁静的不列颠的乡村风情,舒适、祥和。然后进入了辉煌的历史转折时期——工业革命——场面自是宏大,不知几百人的群众演员表演得各种卖力,拆房子、搬地皮,带来了拔地而起的水泥森林、吞云吐雾的烟囱厂房,炙热的金属溶液燃烧大地,最后铸成金闪闪的五个巨环。于是...就到此为止...

围绕着“激励一代人”的主题,紧扣着“年轻一代”这个关键词,工业革命带来了强盛,之后就是培养祖国的花朵——于是,卖萌由此开始——一个突如其来的转折点。比如说,大力支持儿童健康事业的医护人员安抚病床上的小家伙,小飞侠、哈里波特之类的童话故事把伏地魔和他的暗黑势力从黑暗中召唤了出来、然后被正义的巫女(?)全部驱散,从头到尾透露出来的就是一种温馨、一种慈爱。然后,www、电影事业和摇滚音乐把年轻人凝聚到一起,一对派对上情窦初开的年轻人上演了一段丢手机、找手机、然后双双 happily ever after 的“标准”浪漫史。

但是,真正说到的萌点,不得不提到女王陛下和憨豆先生。

女王陛下和007一同从直升机上以“跳伞”的形式进入会场,这是何等的英勇神威啊!不得不赞一个!这是女王的第一次拍戏,为此,女王身边的两只皇家柯基也沾了女王的光环,一脸无辜地膜拜着它们神功盖世的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憨豆先生加入了乐队,成为了乐队顶梁柱的键盘手——大误——负责乐曲《火之战车》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停地按动某个琴键...因为打喷嚏不得不找纸巾、却又够不着身后的纸巾、于是用身边的雨伞来按键并离座去找纸巾;然后因为工作无聊而穿越到电影镜头、本着“不公平竞争”原则挤掉竞争对手获得全胜,回到现实之后被乐队指挥用激萌的眼神鄙视、然后急忙想用一段漂亮的“演奏”完美地收场、却还是因为消化道出错而收场不能。这难道就是亚瑟的本色?有不少人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会让憨豆跑来这种严肃的场合瞎搅和。但不管怎么说,憨豆却成为了本届开幕式的一大热点。

最后压轴的前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齐和全场合唱《hey jude》。

但真正的亮点不得不说是那个极具创意的火炬。点燃圣火的是7个年轻人,他们分别由7位老资格运动员钦点。火炬是204个散落在地上的花瓣,代表着204个参与国。7位年轻人同时点火,花瓣一片接一片燃烧起来。当所有的花瓣全部点燃的时候,花瓣齐齐升起,汇聚成一朵巨大的花朵,204个小火炬凝聚成一个整体的大火炬。奥运结束之后,每个参与国都可以带走一片花瓣。这个创意史无前例。

既然是个删减成本的开幕式,其规模也就不过如此了,跟08年某朝的那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之上。然而,某朝的开幕式彰显的是什么,从毁掉两个孩子的尊严说不定此后的人生作为代价这点来看,就已经一目了然了。亚瑟不管卖萌也好,真的穷光蛋也好,那种幽默、自然、温馨却散发出了一种人性、和谐、自由的气息。因此,某朝的文化是灿烂的、深邃的,确实是一种优势,但是,悲哀的是这种文化内涵却让一种浮躁、虚荣、腐朽的东西一次又一次地抹黑再抹黑。于是,投资了上千亿和投资了几十亿的开幕式,哪个更丢脸?其实已经一目了然了。

———以上———

一路向南

(2011-6-7 14:23 发表于机动战士联盟论坛水区。)

------------------------------------------------

一路向南 (07/ 05/ 2011 oz -- 25/ 05/ 2011 oz)

名称:(地名具体位置参看谷哥地图)
澳洲(国名) --- Australia
乔治(狗狗) --- George
安东尼(台风) --- Anthony
雅思(台风) --- Yasi
昆士兰/昆州(州) --- Queensland / QLD
昆士兰远北/远北昆士兰(地区)--- Far North Queensland / FNQ
约克角半岛(半岛) --- Cape York Peninsula
凯恩斯(市) --- Cairns
大堡礁(珊瑚礁群) --- the Great Barrier Reefs
戈登威尔(辖区) --- Gordonvale
布鲁斯高速(高速公路) --- Bruce Hwy
塔利(镇) --- Tully
金靴(塔) --- Golden Gumboot
卡特威尔(镇) --- Cardwell
昆士兰北部(地区) --- North Queensland / NQ
汤斯威尔(市) --- Townsville
Castle Hill(山)
昆士兰东南部(地区) --- South East Queensland / SEQ
布里斯班(首府) --- Brisbane
M1(公路)
黄金海岸(市)--- Gold Coast
南港(辖区) --- Southport
格里菲斯(大学) --- Griffith University
冲浪者天堂(辖区) --- Surfers’ Paradise
Q1大厦(公寓) --- Q1 Building
Indy(赛车节)
伯蕾赫兹(辖区) --- Burleigh Heads
Tumgun Lookout(观景台)
库尔加塔(辖区) --- Coolangatta
新南威尔士/新州(州)--- New South Wales / NSW
悉尼(首府) --- Sydney
麦地那大酒店(酒店) --- Medina Grand Hotel
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大厦) --- Queen Victoria Building
Chifley Plaza(大厦)
7台(电视台) --- Chanel 7
Kingdom of Characters(漫展)
达令港(港口) --- Darling Harbour
海扇湾(港湾) --- Cockle Bay
派蒙大桥(大桥) --- Pyrmont Bridge
圣·安德鲁大教堂(大教堂) --- St. Andrew’s Cathedral
圣·玛丽大教堂(大教堂) --- St. Mary’s Cathedral
悉尼塔(塔+观景台) --- Sydney Tower
海德公园(公园) --- Hyde Park
Sublime Lookout(观景台)
卧龙岗/铜锣(市) --- Wollongong / the Gong
纽卡索(市) --- Newcastle
Sublime Lookout(观景台)
Sea Cliff Bridge(大桥)
Coalcliff(镇)
Clifton(镇)
Wombarra(镇)
Wombarra Rock Pool(海边游泳池)
凯马(镇) --- Kiama
Blow Hole(岩洞/景点)
Robertson(镇)
莫斯威尔(镇) --- Moss Vale
鲍勒尔(镇) --- Bowral
米塔贡(镇) --- Mittagong
皮克顿(镇) --- Picton
Tahmoor(镇)
古尔本(镇) --- Goulburn
The Big Merino / Rambo (水泥绵羊)
冈宁(镇) --- Gunning
Hume Hwy(高速公路)
亚斯(镇,区别台风雅思) --- Yass
Cullerin Range Wind Farm (风车田)
冈德盖(镇) --- Gundagai
Gocup Rd(公路)
蒂默特(镇) --- Tumut
Snowy Mountain Hwy(高速公路)
大分水岭(山脉) --- The Great Dividing Range
Blowering Reservoir(湖/水库)
Talbingo(镇)
霄文雪原(山区) --- Mt. Selwyn Snowfields
澳大利亚首都特区(首都特区) --- 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
堪培拉(首都/都城) --- Canberra
蓝山(山区) --- Blue Mountains
三姐妹(巨石/景点) --- Three Sisters
Golden Stairs(山中小径)
Hildas Lookout(观景台)
Scenic World(缆车站)
卡通巴(镇) --- Katoomba
回音谷(观景台) --- Echo Point Lookout
维多利亚/维州(州) --- Victoria / VIC
墨尔本(市) --- Melbourne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美术馆) ---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 NGV
菲利浦港(港湾) --- Port Phillip Bay
莫宁顿半岛(半岛) --- Mornington Peninsula
索伦托(镇) --- Sorrento
波特西(镇) --- Portsea
HMAS三头犬(皇家海军基地) --- HMAS Cerberus
HAMS = His/Her Majesty Australian Ship
Our Lady Star of the Sea Catholic Chapel(天主教教堂)
圣·马克清教/圣公宗纪念教堂(教堂) --- Memorial Chapel of Saint Mark Protestant/Anglican
圣·保罗天主教圣公宗大教堂(大教堂) --- St. Paul’s Catholic Anglican
Flinders Street Station (火车站)
国家橄榄球联盟/NRL(联盟式橄榄球赛) --- National Rugby League
墨尔本风暴(NRL球队) --- Melbourne Storm
墨尔本杯赛马节(赛马节) --- Melbourne Cup
澳式足球联盟/AFL --- Australian Football League
西港(港湾) --- Western Port
菲利普岛(海岛) --- Phillip Island
小企鹅 (企鹅) --- Little Penguin
仙子企鹅(小企鹅别名) --- Fairy Penguin
弗兰奇岛(海岛) --- French Island
巴斯海峡(海峡) --- Bass Strait
塔斯马尼亚(州/海岛) --- Tasmania / TAS

1)楔子

几年前曾经一路向北了一次,不过那次也只是朝北方走了一小段路,然后折向西方再折向南方。而这一次一路向南,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路向南,不算回程的话,这一路沿着澳洲主岛东东部海岸线从北端直达南端,由昆士兰州为起点跨越新南威尔士州及澳洲首都特区到达维多利亚州,由热带乱入温带,从短袖换成棉袄。基本上,澳洲八大州/特区已经转了一半,东海岸也转了个遍。当然,仅仅只有一个不月不到的时间,去的地方也多,大部分地方也仅是匆匆路过,甚至更没翻山越岭进入大分水岭以西的内陆平原,因此这“转上一圈”也只是到此一游的程度而已。但是,这次远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开眼的一次旅行,不仅仅因为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景象,更因为在这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大可以引用《海贼王》的某句台词:比起大海的广阔宏伟,我的烦恼其实不算什么。

这篇游记写了三次,第一次是随着行程一路记录的大纲流水账,第二次是根据大纲整理出来的一日一篇的完整日记,然后第三次就是现在这篇游记。

2)始动

大分水岭是全澳最大山脉,北始昆士兰州约克角半岛,南终维多利亚州,几乎平行着东海岸绵长的海岸线,一气贯穿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及维多利亚三大州。大分水岭以东的狭长地带是富裕繁华的海边地区,以西则是一望无际的干旱的内陆平原。旅程就在这条狭长的东海岸上一路向南。

出门的时间是2011年的5月7日,带着狗狗乔治从凯恩斯市的管辖区域戈登威尔开车南下,去大约四百公里之外的汤斯威尔市O老爹的家。

凯恩斯不仅是昆士兰州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城市,也是澳洲的入境港口之一,在地理上位于,地处热带,澳洲主岛的东北海岸,大分水岭北端,远北昆士兰,气候上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有澳洲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以及闻名于世的大堡礁珊瑚礁群,周边乡镇有大片的甘蔗地。现在正值深秋,但在凯恩斯这种终年炎热的热带雨林区,白天气温仍可达二十多近三十摄氏度,夜里也在十五摄氏度以上。这种地方没有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因此,这片地区终年碧绿,厚厚的森林永远都是那么的郁郁葱葱,即使在这个时候在泥里撒下种子让太阳一晒就能很快发芽。

从凯恩斯开车沿着布鲁斯高速南下去汤斯威尔必经塔利、卡特威尔等一些海边小镇。不只是凯恩斯,整个昆士兰州沿海一带都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每年夏秋两季雨水丰富,入冬之后相对干燥晴朗。这样的气候同时也盛产着大大小小各号台风,远北及北部昆士兰每年受到台风肆虐成家常便饭。今年年初,昆士兰远北地区曾于一个星期之内迎来了安东尼和雅思双子台风。仅2级的台风安东尼登陆汤斯威尔,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而几天之后登陆的台风雅思却是澳洲有记录以来的最强台风,级数达到最高的5级,其波及范围甚至大于澳洲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中心于小镇卡特威尔登陆,台风眼周边风速近300公里时速,对当地造成了接近毁灭性的破坏。卡特威尔本是一座优美休闲的小镇,以全澳最大香蕉产地之一著称。长长的海滩一路陪伴着布鲁斯高速,海滩上的植被终年常绿,许多大树的树干上还盘有粗壮的三角梅绽放出缤纷的色彩。开车路过的旅人通常会在海边休息一回儿,吹着海风听着海涛,吃着肉派呷着咖啡,无限惬意。然而自从台风雅思之后,小镇的康复则成了一场艰难的战斗,到现在已经时隔三月,仍然触目惊心,仍有许多破烂的房屋没有得到及时修复,仍有大堆残骸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原本宽敞开阔的海滩被那场大风吹到公路的脚边,有些路段海水甚至漫到离公路五米不到的地方;除槟榔树之外,其他树木的叶子被全部吹飞,三个月后的现在仍然只有光秃秃的树干惨兮兮地杵在原地,只有偶尔的几棵树上发出了几片新芽。只不过,尽管仍然抱怨着救灾款项没有得到及时发放,当地居民仍然心态乐观,在破了屋顶的咖啡厅下悠哉游哉地调侃闲聊也是随处可见的景象。

3)故地重游

如果说我国北海市是根一样的第一故乡,那么澳洲的黄金海岸可以称得上是第二故乡了吧,自漂洋过海之后就一直住在黄金海岸许多年,直到两三年前搬到凯恩斯才最终告别这座休闲怡人的新兴旅游城市。现在,两三年后回到黄金海岸,稍稍有点重返故里的感觉。

从汤斯威尔出发,把狗狗乔治和车子留在O老爹家里,乘飞机飞往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然后从布里斯班租车开往黄金海岸。从人口分布来看,布里斯班和黄金海岸分别是澳洲第三大和第六大城市,布里斯班是昆士兰州首府,黄金海岸和凯恩斯一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从布里斯班机场沿M1公路开往黄金海岸不过一个小时路程。由于两市周边的不断发展,这一带正在不断扩张,黄金海岸和布里斯班边界相连,M1公路两旁很少看见大片农田、牧场,取而代之的重重叠叠的住宅区、商业区甚至工厂、仓库。比起两三年前还住在黄金海岸的时候,这两个城市还真没多少变化,或者说,变化还是有的,是朝着更大规模城市的方向发展着。

黄金海岸最有趣的还是她的名字和结构。黄金海岸之名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位于这个地方的这座城市的名称,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由数十个海滩连成的海岸线的总称,因此其英文名称如果只是“Gold Coast”的话,就是指向“名为黄金海岸的那座城市”的含义,然而被称为“the Gold Coast”的话则指向“这一带的海岸线”的意味。黄金海岸虽说是座城市,但不像布里斯班等其他大城市。其他大城市通常由以其为名的商业中心以及各大辖区和周边小镇组成。黄金海岸管辖着数十个辖区,但却没有以“黄金海岸”为名的商业中心,辖区冲浪者天堂是最繁华的商业地带,严格来说这个区应该算得上黄金海岸的商业中心了。冲浪者天堂旁边的南港算是一个后起之秀,现在正在努力追赶着冲浪者天堂的商业地位。

但是,南港和冲浪者天堂是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商业区。南港以当地居民的商业为主,并以格里菲斯大学之黄金海岸校区而闻名。早在当年刚刚进入格里菲斯大学的时候,格里菲斯大学主校区在布里斯班,而黄金海岸校区也只是个普通的校区。但近年来随着黄金海岸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黄金海岸校区外国生员源源不断有增无减,于是这个校区的影响力日渐凸显。现在这个校区更加大幅度地扩建升级,建成之后将会取代布里斯班学院而一举成为格里菲斯大学主校区。因此,南港的人口也在短短几年直线上升,随之而来的就是蒸蒸日上的商业机会,使得这个辖区生机勃勃。相比之下,冲浪者天堂以旅游业为主。冲浪者天堂,故名思义,是个得天独厚的冲浪热点。没有山丘没有礁石,长长的海岸、开阔的海域、柔软的海滩以及温暖的气候,让冲浪者天堂在全世界的冲浪者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除了冲浪,每年十月都有Indy国际赛车节,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车手会在这里汇聚一堂一决高下。而每年暑假都有大批本地和外地的高中毕业生集中到这里来举行 schoolies holiday 派对,庆祝自己终于学校里面解脱出来、正式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如此这般,所有这些都不断提高了冲浪者天堂的国际地位,加之夏季是南半球居民旅游高峰期、冬季则是北半球居民旅游高峰期,每年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蜂拥而至。因此这个辖区高楼耸立,即使地盘不大,却呈现着一副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派,新生、繁华、时尚,却又人工、虚浮、烦躁。

黄金海岸的南端辖区库尔加塔辖区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交界处,立有标志两州分界的界标。黄金海岸全境由大分水岭由北到南贯穿着。比起南港、冲浪者天堂等几个地势极较低并较为平坦的辖区,库尔加塔一带海岸是高低不平的丘陵地带,即使也有几段适合冲浪的沙滩,但许多地方岸边布满岩石和暗礁。主要是当地人的住宅区和度假区,一般吸引的是当地或者附近的度假者,因此旅游业并不像冲浪者天堂那么火热。站在岸边高高的山头之上,展现在眼前的是浩瀚无涯的太平洋,那接近紫色的深蓝与头顶的万里晴空融合一体,即使蓝色,却不觉压抑,只觉得豁然开朗平静安详。

库尔加塔地处一个小小的突起,和北边的邻居辖区伯蕾赫兹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弧形,因此无论是在伯蕾赫兹还是在库尔加塔的海边都能隔着海湾望见北边的冲浪者天堂。碧蓝的天空与碧蓝的海水交接之处就是冲浪者天堂灰色的剪影,有点飘缈有点梦幻,映着山头的花花草草,那样的大都市瞬时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境,乡间田野反而变得更加真实。

但非常可笑的是,许多从国内过来的旅游团都被导游带到库尔加塔并被告知“这里就是冲浪者天堂”,而远处冲浪者天堂的剪影被说成布里斯班,导游的这种做法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4)大都市

离开黄金海岸之后返回布里斯班机场飞往悉尼,新南威尔士州首府并全澳最大城市。由于住的地方位于繁华的商业中心,步行外出也非常方便,因此没有租车。要说什么景点,酒店楼下就是悉尼标志性建筑之一的维多利亚女王大厦,并临近唐人街,能够看到达令港和悉尼塔,距离电视台7台的演播室也不远,最重要的是步行到 Kingdom of Characters 漫展也不过十多二十分钟的路程。

去悉尼的此行,唯一的目标就是漫展。说是漫展,实际上不过是个很小很小的展览,为了推动日本的国际影响,不过是在一个大房间里陈列出 Hello Kitty 系列日用品以及一些关于日本动漫发展历史的图片资料和动画片段,此外就是十几个手办公仔,其中包括接近真人大小的刚普拉、凹凸曼和凌波丽。仅此而已。

不过既然到此一游,顺便也四处转了一下。对悉尼的兴趣之一是建筑。作为最早的殖民据点之一,十八世纪随着英国移民对这片拥有几万年历史的海港部落实行白化政策,原有土著部落几乎被摧毁殆尽,基督教得到大力推广,街头除了耸立着大量维多利亚风格的古建筑,更有许多类似于圣安德鲁、圣玛丽之类的哥特大教堂,高耸尖锐的尖顶直冲云霄宛如通向天堂的阶梯。兴趣之二是达令港,悉尼市中心一大著名旅游景点。达令港中文又名情人港,因为英文名 Darling 既是一个很普遍的姓氏,也是情人的意思。沿着海扇湾的两岸设有近百个餐厅、咖啡店、小卖部等,也有iMax影院、水族馆、灯塔、海军博物馆/军舰和潜艇等。阳光灿烂的大晴天,漫步于红砖铺砌的海港岸边,或者坐在街边品尝咖啡的幽香,或者用食物挑逗成群白羽红腿的海鸥,望着平静的港湾,心情也跟着平静许多。那一天很幸运地经历了两次派蒙大桥开桥通船,尽管不知道这桥一天开几次。派蒙大桥是条非机动车桥,允许行人和自行车同行。开桥的时候,广播提示行人赶快撤离闸门区域,行人全部疏散之后,大桥中段的闸门由两道栏栅隔离起来,随后闸门顺时针方向旋转,大桥中间出现一道缺口,船只便从缺口驶过。兴趣之三是悉尼塔,塔顶几乎就是悉尼的最高点,类似于黄金海岸Q1大厦顶楼的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以360度鸟瞰全城。悉尼塔在两年前已经到此一游过一次,加之前几天也去了过Q1大厦,因此,此行没有再上悉尼塔。

两三天的总结,悉尼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中心之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也呈现着势不可挡的气势,因此,用摩登时尚、繁华喧闹、灯红酒绿之类的形容词来描述悉尼并不过分。但是非常不厚道地说一句,就相对黄金海岸的冲浪者天堂一样,对悉尼其实没什么好印象,当然,说的是居住环境。即使有像达令港那样的休闲场所,悉尼街头人潮匆忙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磅礴气势,稍微放慢点脚步马上就会被身后的千军万马踏平踩扁,于是不知不觉中就会跟着这样的节奏一路小跑起来,但到头来对自己的行色匆匆还是一头雾水。而繁荣的经济建设让悉尼街头高楼耸立,街道显得狭窄拥挤,当然,乐观一点,高楼挡住阳光却也是个非常有效的防晒方式利于美白。总而言之,茫然,失落,压抑,正是对这身为时尚之都、现代化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的悉尼的第一感觉。

5)秋日私语

大致上、粗略地说,新南威尔士州属温带,并且是被称为暖温带的部分。温带相对热带纬度更高,夹在热带和寒带之间属中纬度地带,随着地球公转和自转,夏冬阳光照射高度变化较为明显,因此四季鲜明。这也算是个全新的经历吧。老家北海处于亚热带气候带,同时具有热带和温带的一些特征,夏冬温差较大,却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并且几乎终年常绿,不见全秃的乔木或者连天的枯草。漂洋过海之后,黄金海岸和北海在气候方面有众多雷同之处,几年后更是搬到炎热潮湿的热带地区凯恩斯,因此,交替的四季只是课本上的天方夜谭。

这不是第一次拜访温带,因为曾于两年前二月初去了趟北京。当时最低气温好像零下3度,不过不巧那年赶上暖冬,直到当时愣没下过一场大雪。由于当时隆冬腊月,对温带的印象就是完全光秃的树枝没有任何绿意,四周尽是一片萧瑟的灰色,但冰封的河道之中若隐若现的枫叶火红依旧,这又略显几分凄美。

这一次再次踏入温带正值南半球的金秋季节,确切来说,是深秋。关于秋季,古今众多文人雅士好以悲而形之。例如盛唐诗人杜甫诗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又如五代十国李后主有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再如清代名著《红楼梦》中黛玉所作“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秋窗风雨夕》)”等。纵观古今局势,又或怀才多以不遇而终,又或战祸终年不断,于是悲从心生。站在街头,感受凉风阵阵,漫天枯叶随风飘零飞散天际,空遗灰色的枝头独享寂寞品尝离愁,这份萧条惨淡仿佛要将此种悲哀无奈的心事以视觉的形式一展无余。

但比起悲秋,颂秋又有何不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秋词》唐,刘禹锡)”,“秋气堪悲未必然,清寒正是可人天(《秋凉晚步》,南宋,杨万里)”。深秋季节,与隆冬腊月不同,昼夜气温大致在20摄氏度到0摄氏度之间波动徘徊,个别地区夜晚气温0度以下并出现霜冻。在这说冷不冷、说热不热的季节,正将语文课本上的“收获的季节”、“五光十色”、“金秋”等浪漫的词汇展现得一览无余。白桦及某些不知名的落叶乔木已经全部秃顶只剩斑驳的灰白,秃掉一半的法国梧桐顶着稀疏的金黄,仍然繁茂的红枫点燃一树火焰。当然,温带植物并不只有落叶乔木,各种常青乔木灌木和草坪还是一片碧绿生机盎然,盛开的花朵也仍然伫立枝头,爬山虎等藤蔓植物更是红黄绿三色相交辉映。出游的这几天风和日丽,深邃碧蓝的晴空及雪白无暇的云朵被明媚耀眼的阳光渲染得无限通透。这是何等的视觉冲击。

6)茉莉山岗

悉尼南方开车不到一个小时的是卧龙岗。卧龙岗是新南威尔士州第三大城,仅次于悉尼和纽卡索。当地人通常简称卧龙岗为“The Gong”,中文译为“铜锣”,因为英文名字 Wollongong 最后一个音节 Gong 也是铜锣的意思。其实这里和大关的那首老歌《茉莉山岗》没有关系,但卧龙岗附近的丘陵山地用茉莉花来形容倒不嫌过分,清新,秀气,优雅,恬静,就是这么一种感觉。卧龙岗以南沿岸的众多小镇和黄金海岸的库尔加塔辖区一样,面对太平洋依山而建,尽管各自风格迥异,或古老或新兴,或豪宅林立或平房密集,或以著名景点款待四方来客或平平淡淡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大多以宁静祥和为主。许多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平常住在悉尼、卧龙岗等城市,假期或者周末则全家老少一起过来度假。靠近海边地区的房价往往不低,悬崖上的海景房更是价格不菲,并不是冲着什么“风水”而来,而是冲着眼前的美景。枕着起伏的山丘伴着柔和的涛声,只要将窗户稍稍打开,太平洋仿佛就是属于自己的囊中私物,而身后的山中又孕育着各种资源,这样的风水宝地岂容错过。向左转去朝西进入丘陵区域,又是另一种风情。据说,这片山区临近海边还不算内陆,气候稳定,水土丰盛,矿产富饶,早期移民中有许多贵族豪门来这里大兴土木,因此,这一带许多小镇历史悠久、格调古典,遍布自维多利亚时期遗留下来的、英式风格浓厚的庭院住宅,连田园牧场的格局也很大程度地展示着英伦风情。有意思的是,在崎岖的山路之中盘旋蜿蜒,眼前本是一片浓密无边的森林,却在峰回路转之间眼前突然一片豁然开朗,来到古老的山顶小镇 Robertson,品尝百年历史的雪糕老字号;又或一路开阔的牧场滋养着无忧无虑的牛群羊群,然后一排银白的风车在远处的山头随着山势高低错落,那是古尔本古城附近的 Cullerin Range 风车田;再来就是遍布英式古宅、幽深庭院的莫斯威尔、鲍勒尔、米塔贡古典三小镇,等等。

离开悉尼之后开车沿着海岸一路南下,在卧龙岗折向西北,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开去一个叫做 Tahmoor 的内陆小镇小住几天。Tahmoor 很小,只有大约四千五百口人,看似比较年轻,以煤矿为重。私人住宅多是普通常见的澳式平房,由木头搭砌,屋顶覆盖铁皮,通常只有一层楼,极偶然的机会才会看到两层楼房。没有精心布置的花园,一座刚够一家人居住的木头房子就立在一片开阔的院子中间,周围或是空旷的绿坪,或是非常随意地生长着一些树木花草。就是这么一种随意平凡的风格,却让心里感觉轻松自然。但北边的小镇皮克顿距离 Tahmoor 开车不过几分钟的距离,风格却截然不同。自十九世纪遗留下来的单车道木桥以及架起火车轨道的石拱门仍然屹立不倒,世纪之久的砖房木房呈现典型的维多利亚风格。整个小镇就是一座小巧精致的花园,院子整齐秀气,乔木和灌木整齐却自然,花草和藤萝鲜艳而多姿,落叶植物和常青植物交织相错。

7)蓝山

蓝山是悉尼以西的丘陵和高原地区的总称。最所以得名,全因此地是浓密的桉树林区,桉树分泌出的树脂含有某种特殊的化学成分,该种成分极易挥发,因此山谷之中经常弥漫着一层淡淡的灰蓝色迷雾。蓝山景区诸多,此行只去了三姐妹峰。三姐妹是回音谷的三座巨石,看似三个人伫立崖上遥望远方。当地土著的梦幻时代流传着一个故事,三姐妹爱上了敌对部落的三兄弟,他们的爱情因此触犯了族中戒律,因此两个部落发生了惨烈的战争,为保护三姐妹,族中的巫师将她们化为三座巨石,巫师却最终战死沙场,于是千百年来三姐妹仍然伫立再次守望着那份遥不可及的爱情。

8)墨尔本

告别 Tahmoor 小镇回悉尼还车之后搭飞机飞往墨尔本。悉尼是全澳第一大城市,墨尔本位居第二。20世纪初澳大利亚联邦新建的时候曾定都墨尔本,悉尼与之争抢首都宝座,于是内陆城市堪培拉于1908年被选作首都新址作为悉墨两强的折中点,并在周边建立澳大利亚首都特区,最终于20年代末迁都堪培拉。提到悉墨两城,金融中心、时尚之都之类的头衔自是当之无愧,两者风格也各有千秋,于是,不知不觉非要将两者拿来比较一番了。

在飞机上鸟瞰墨尔本市及其周边辖区,整块地方地势比较平坦,市中心一撮分布集中的高楼群,四周一片开阔的平原以平房和大片农田为主;笔直的街道将街区切割成面积几乎一样的方方快快,每个方块都整整齐齐排列得井井有条。悉尼三面环山、东面出海,地貌相较起伏不平,更因高楼群分布分散以及周边农田较少,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种高低错落的立体感;市区及各大辖区格局有如巨型拼图,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街区巧妙地拼凑成完整的一大片。不论如何,密集的并不断膨胀的人口让这两个大都市房屋密密麻麻地布满整块区域,如有密集恐惧症,从空中看见如此光景肯定顿觉头皮发麻。

不知是地势原因还是生活成本原因,墨尔本市区街道感觉比悉尼街道要宽敞许多。但墨尔本市内电车也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抬头望去低空之中所见之处尽是庞大的电网,而随着电网的布置地上也布满电车轨道。让人无限纠结的是,电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没有界限,虽有电车专用红绿灯,但不熟悉情况的人只会对这看似凌乱的道路交通感觉混乱、不安。悉尼市区也有电车,但狭窄的街道并不允许电车的普及。但悉尼的这种拥挤却非常有助于美白效果,毕竟高楼将阳光完美地挡住,一整天连墨镜都不用戴,所到之处尽是阴凉。

既然有所比较,自然有所选择。非常不厚道地说一句,比起悉尼,更加喜欢墨尔本。同是国际大都市,墨尔本的人潮显得从容祥和,没有悉尼街头的那种匆匆忙忙,不论这城市怎样现代化,墨尔本的第一印象就是让人可以闭上眼紧静静品尝。墨尔本素有文化之都的称号,古典、艺术及体育都是构成墨尔本文化的重要元素。同样是自维多利亚时期兴建的具有两三百年历史的古城,悉尼整体现代、花哨,墨尔本则充斥着极其浓厚的古典气息。悉尼也有不少古老的教堂,但整体风景还是几乎被现代化建筑占领殆尽。墨尔本是个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体,街道旁边一排相互紧挨的建筑通常是现代风格的火柴盒夹杂着维多利亚风的古老建筑;左边是霓虹闪烁的玻璃墙壁,右边却是斑驳陈旧的古式砖墙;这一片是方方正正的购物中心,才对过一条街道就是直冲云霄的哥特大教堂。墨尔本一天气候变化无常,有“一日四季”之说,纬度也较悉尼更高,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暖气装置,因此屋顶上都有高耸的烟囱。墨尔本街头置有许多形状各异的雕塑饰品,这些不大不小的雕塑并不算起眼,但偶尔抬头望去,街边、广场甚至建筑物的墙上立着、躺着或者趴着一些或具象或抽象的小物品,倍感可爱有趣。墨尔本体育事业发达,其中每年举行号称“让全国停顿下来”的国际盛事墨尔本杯赛马节,并且是澳式足球发源地,也有强劲的联盟式橄榄球队墨尔本风暴。

旅游墨尔本对本人来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乱入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本来是非常随意的漫步街头,只是非常不经意地朝街边望去,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巨大灰色火柴盒,竟是著名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于是放下手中的地图一头扎进。美术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古董、手工艺品,以亚洲和欧洲两块为主,从史前到现代,从石器到金属,从家具到用品,从字画到雕刻,一点一滴地记录着历史的碎片。其中,最吸引注意力的还是欧洲区洛可可时期的油画展厅。在狭窄的长廊之中兜兜转转,各种精致华丽的雕刻琳琅满目转得眼花缭乱,却又是那么的不经意,抬头望去,走廊的尽头敞开的大门顿时让眼前一亮,两米高的油画就展现在眼前。毫不夸张地、真切实在地,就那样感觉到眼前以外的所有事物都渐渐模糊并迅速地向身后飞去,仿佛身处一个巨大涡流,那股引力让全身心无可抗拒地被卷向前方的油画。先不管时代和作者,洛克克风格的油画是个人的最爱,细腻而丰富,华丽却柔和,矫饰又高贵,再饰以雕有各种藤萝花草的金边木框,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视觉冲击。一幅幅巨大的油画就展现在眼前,双手感觉微微发抖,自己竟然可以和几百年前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如此接近,于是不禁回想起几年前遇到的一位年年轻的法国画家,按照他的主张,油画艺术品不应该被封印在玻璃窗后不应该只陈列于虚拟的网络,而应该无限地与读者接近,让读者可以触到质感可以嗅到气味。当然,陈列在博物馆、美术馆长达世纪之久的油画是禁止触摸的,但这样的近距离接触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是何等的震撼,此刻,已经完全无可言喻。

9)小企鹅

来到墨尔本,那么菲利普岛不可错过,那是世界最小企鹅的家园。从墨尔本开车去,如果不赶时间的话,可以沿着菲利普港东岸南下进入莫宁顿半岛,然后从莫宁顿半岛北上转东,再沿着西港绕一圈绕到南部的菲利普岛。这里要注意的是,菲利普岛并不在菲利普港内。菲利普岛位于菲利普港东南方的西港,与菲利浦港隔着莫宁顿半岛,地处西港出海口处,守护着港内的弗兰奇岛。

莫宁顿半岛可以作为观赏小企鹅之前的开胃菜。半岛自墨尔本南部起一直延伸到巴斯海峡与塔斯马尼亚岛隔海相望。半岛很大,有许多小镇,越是接近尖端,越是地皮昂贵的海滨度假区。值得一提的是,半岛最著名的非 HMAS三头犬皇家海军基地莫属。虽名为海军基地,这个基地更像个小镇。基地主力于军事训练,全国的海军新兵都集中到这里的海军学院接受训练,必须从这里毕业才能分派到其他军营、舰队。此外,基地还设有三军综合学院及医学院等。基地虽小,但五脏俱全,宿舍区、办公楼、小卖部、广场、花园、娱乐中心、体育馆、操场、教堂、博物馆、医疗中心、警署等,应有尽有。房屋不管是平房还是宿舍,一律白顶红墙,与四周碧绿的草坪花木形成强烈对比。开阔的操场、整齐的花木、教堂、纪念碑等,让整个基地感觉不出“军事”二字的分量。又或者拜访的当时正值星期五下午,大部分军人、学院都外出度周末,于是基地里面空空荡荡,只有留守大门、看护博物馆的人员仍然忙碌,偶尔才见一小队新兵跟着长官在操场上抽下正步,剩下的就是成群的鸟雀毫无压力地在草地上在树丛中悠哉游哉地漫步觅食。

菲利普岛的小企鹅天黑才上岸,因此上菲利普岛可以在傍晚才去。菲利普岛和大陆之间有一座大桥连着,可以直接开车上去。小企鹅曾经名为仙子企鹅,现在名为小企鹅。小企鹅鸟如其名,因个头为世界最小而得名,成鸟身长在30和33厘米之间不等。小企鹅腹部雪白、背部墨蓝,这样的色彩让这些娇小的小东西不管在海底还是海面都能得到有效的自然保护。小企鹅有自己的独特外形,但就像其他品种的企鹅,脑袋娇小、身躯肥大,加上小企鹅都有的个头和颜色,背后看去就像一只立在地面的没有瓜蒂的胖茄子。小企鹅的天敌很多,海中有海豹,空中有各种海鸟,岸上又有老鼠、黄鼠狼等哺乳动物。这样的生存环境让小企鹅胆小、谨慎,并通常以数量来维持生存,成群出海,成群上岸,成群居住等。靠近小企鹅栖息地的海边,一堆堆鼓起的草包下面掩盖着的土洞就是小企鹅的家,不用靠得很近就能闻到窝里的臊味。小企鹅每天沿着固定的路线下海,沿着固定的路线归巢,草丛中、山坡上一条条蜿蜒细长的羊肠小道就是小企鹅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奋斗的见证。小企鹅聚居地的山头盖有博物馆,靠近海边则搭有木桥和观景台,昏暗的灯光足以让游览者可以在一米不到的距离观赏小企鹅归巢的奇景。不过,为防止吓坏这些心灵脆弱的小生物,场内禁止一切拍摄行为,闪光灯更是严格禁止。环保的措施同样严格执行,这都不在话下。

这个季节,傍晚六点就已经天色全黑,差不多这个时候,小企鹅开始陆续上岸。刚开始,稀稀疏疏地出现一批两批,在浪花中连滚带爬地爬到岸上,两只三只一小撮鬼鬼祟祟地左看看、右看看,站上个两三分钟确认周围安全。确认没有发现敌方之后才终于松掉口气,晃晃脑袋、排排翅膀、甩甩尾巴,或者挠下痒痒,然后迈着短短的小腿儿挪动着胖乎乎的小屁股摇摇摆摆自信十足地朝着小窝的方向前进、前进、前进进。随着前面两三批平安归巢之后,后面的企鹅大军奋勇向前前扑后继,企鹅群渐渐出现频繁,每一群数量增大。时不时,前面的一群突然放慢或者停下脚步梳理一下羽毛、摘掉一些虫子,而后的滚滚鸟流是不可抗,结果引起交通事故,后面追尾的将前面的肇事者撞个鸟仰鹅翻。渐渐地,满山遍野布满了小企鹅的蠢蠢的身影,夜空中响彻小企鹅尖锐的呼叫。小企鹅呼叫动机之一是确认伙伴方向,如果在春夏的繁殖季节,也是父母和雏鸟的交流方式;动机之二非常纯良可爱,那就是偶尔有呆头呆脑的伙伴误入了自己的地盘,于是两鸟之间发生了一场企鹅间的决斗。

可悲的是,这样的小生灵的生活环境极为恶劣,除了各种天敌之外,人类活动又是一大威胁。道听途说,这一带直到五十年前都为私人拥有,直到近年来当地父母官才大投入将这片土地收购回来建设企鹅保护区。也随着气候、季节以及一些人为因素,不是每天都能观赏到大群小企鹅的归巢奇景。但不论如何,小企鹅的存在给人类上了宝贵的一课。岛上竖立着许多非常具有企鹅情味的告示牌:开车前请务必检查车底,确认没有企鹅路过。

10)终焉

最后,这一次的旅途就在这遥远的南方宣告结束,乘飞机飞往布里斯班,在转机飞回汤斯威尔接上乔治之后开车沿着来时的路一路向北回到戈登威尔。前后不过19天,戈登威尔的甘蔗地都陆续抽穗开花了,雪白的花絮迎风招展,在明亮的阳光之下闪烁着耀眼的银光。

这次旅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Adventure before Dementure(老年痴呆前的探险)”。探险不需要非得去到偏远的地带寻找失落的文明或者未知的世界,而旅游并不仅限于跟随旅游团大部队到个别热得不能再热的名胜古迹走马观花、然后回到自己熟悉的大都会里闲逛购物中心、并美其名曰“到此一游”。当然,这次从北到南的跨越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除了各种名山大川、人文景观,稍微抽点时间或多或少地留意一下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那也是一种享受一种收获。

生命无价

一年之内:各种矿难事件;席卷了几乎整个昆州的特大水灾;摧毁了全袋鼠国最大香蕉产地之一的五级飓风;维省水灾;三连hit的基督城地震;云南地震;11区9级地震--〉海啸--〉核污染。。。接下来会轮到哪里???只要是稍微有点感知的人,就不会这样纱布地站着说话不腰疼了。。。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平安。。。m(_ _)m

台风 yasi

台风 yasi 01-05/ 02/ 2011 oz



==========================================



序曲:



2011年新年伊始,一向温和热情的昆士兰州却以一副多灾多难的悲惨姿态迎来了新的一年。自去年11月份开始,昆州就已经开始被暴雨肆虐,到了12月份圣诞期间,多个城镇已经一片汪洋;2011年的今年,一月份整个月份昆州见证了澳大利亚史上堪称一绝的大规模洪灾,昆州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陆续被大水淹没。作为首府的河畔之城布里斯班也难逃一劫,突如其来的山洪让1974年的灾难再次上演。昆州南端的黄金海岸和北端的 far north 非常幸运地与洪灾擦肩而过。然而,就在昆州全省上下一致奋力着手灾后重建的时候,一个星期之内,两个台风接踵而至,先后袭击了刚想松口气的 far north 地区。二级台风 anthony 以155公里时速的风速袭击了 townsville 市南部的 bowen 区,而紧随其后的是台风 yasi。 此前,各处早已发出这双子风系的台风警报,因此,各部门也都提前作好了防灾准备。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灾难之日的逐渐逼近,台风 yasi 渐渐长成了一个五级的巨型台风,不仅是最强级别的台风,甚至是澳大利亚自有记录以来的最强台风,州长 anna bligh 和一些媒体不止一次将其称为“怪兽台风”。



虽说台风经历过了不知多少次,可是像 yasi 这种超强的巨型台风还是头一次。far north 著名的热带旅游城市凯恩斯虽不是 yasi 的着陆点,却离台风眼的着陆点相距不远,也在 yasi 的直接影响范围之内。



台风相关科普: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opical_cyclone_scales

============================

01/ 02/ 2011 oz 星期三



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一天。台风 yasi 登陆倒计时最后一天,按照预计,yasi 将会于明天夜里十点左右登陆凯恩斯以南100公里左右的城市 innisfail 一带,凯恩斯市及其周边小镇明天将会全面封锁。为作物资储备,超市的货架被洗劫一空,比之前因水灾导致唯一一条大动脉完全瘫痪的时候还要凄惨,罐装食品、矿泉水纯净水、烛火、手电、电池、发电设备等一律售罄,鲜肉类、奶制品这些冰冻食品也大部分下架。由于 yasi 此时已经庞大到覆盖塔斯马尼亚州/岛还绰绰有余,凯恩斯的低洼地带、海边社区也被发出了水灾警告,因此多处学校、购物中心及一些能够抵抗台风的建筑被设为避难所,明天将会进入疏散的最后阶段。凯恩斯市区的海滨公园旁边有两座大型医院,所有病患均由空运转移,因此动用了大量空军设施。

==============================

02/ 02/ 2011 oz 星期四



见证台风 yasi 登陆的最后时刻。台风中心在夜间10点左右登陆,于是剩下的这大半天时间是武装的最后时机。凯恩斯市中心进入全面封锁状态,除了记者、警察和个别好奇的人仍然徘徊于接到之上,整座城市空荡荡的仿若鬼城。机场十点钟开始关闭撤离,不得不取消形成的旅客自然怨声载道。避难所渐渐挤满了喧哗的人群,每个人都大包小包地拎着食品和生活用品,有人甚至扛来了床垫被单。需要呆在自己家中的人们做好了粮食储备,剩下的时间,钉房门的钉房门,堆沙包的堆沙包,收拾院子的收拾院子,每家每户的玻璃窗上都用胶布贴上了大大的米字以提高玻璃的韧度。凯恩斯周边的小镇情况一样,所有的这些都不在话下。



一大清早还风和日丽,完全没有风暴来临的迹象。中午开始下起雨来,风速加快。傍晚开始,风速越发加大,避难进入最后阶段,然而此时每个避难所都已经挤满了千把号人,不少人因来迟一步、避难所早已人满为患而不得不失望地掉头折回。随着天色渐晚、风势加剧,各路紧急援救队逐渐停止救援活动。直到傍晚五点,多个区域已经停水停电。



夜渐渐深了,影响凯恩斯一带的风速达93公里时速,听着外面的排山倒海,台风 yasi 可以确定已经登陆了,着陆点在距离凯恩斯约200公里处的 cardwell,台风中心的风速这时达到近300公里每小时。



即使住在凯恩斯市周边的小镇里,这93公里时速的风速没有丝毫减退,呼啸着,嘶吼着,咆哮着,冲撞着任何一切挡在它面前的物品,承受着压力的树木、篱笆发出骨折般苦涩的呜鸣声。门窗被震撼着,仿佛这大风随时都会破门而入然后冲破房顶卷走这屋中所有的一切。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倒不是害怕房子被吹倒,而是那屋外的千军万马奔腾不息,呜呜的如号角狂奏,轰轰的似炮火连天,嘶嘶的是火箭升空,吵闹闹乱哄哄,并不比天朝的春节要有半点逊色。



对了,2月3日是兔年的大年三十。早在上午就已经用电话把所有的年都拜了一遍,然而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此时此刻又有什么心情准备过年呢?所谓的拜年也不过是些“多保重”、“放心吧”之类的云云,然后就各自听天由命了。

====================================

03/ 02/ 2011 oz 星期四



昨晚大概11点左右,这个小镇开始停电,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一片漆黑之中听着窗外的风声翻来复去,过了很久很久才终于睡着。醒来之后却发现四周一片寂静,台风不知啥时候已经远去,朝着西南方向的内陆地区渐渐分解减势,总之,对凯恩斯及其周边的肆虐已经告一段落。由于停电,无法收看电视新闻,只能用装电池的收音机来继续关注 yasi 的动态。但收音机的报道不算全面。目前所知的是,台风中心登陆的 tully 和 cardwell 一带受灾最为严重,房屋倒塌、房顶剥落、树木折断等等,所见之处尽是残花败柳、房屋残骸和私人物品。tully 旁边的 innisfail 是全澳最大的香蕉产地其中之一,2006年曾经直接遭遇了台风 larry 的肆虐,导致当时的昆士兰香蕉价格直线飞涨,由平常的3刀一公斤升到了10刀一公斤。今年 innisfail 南部也是重灾区之一,看来也不容乐观。



既然台风过去了,那就出去转转吧。开车出去,所到之处倒也不算触目惊心,毕竟凯恩斯错开了台风中心,破坏并不是特别严重,但是,门口的、街道旁的、公园里的许多小树不是被拦腰截断就是被连根拔起,惨兮兮地倒在地上,地上自是铺满了落叶和树枝。偶尔有些院落倒了几块篱笆、断了几根柱子,比起 tully、cardwell 这些地方的损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本来还想开进凯恩斯市区看看情况,不料半途中天降大雨,可见度极低,于是只能折回。于是,这场大雨越下越大,中午之后雷鸣电闪,一口气下到了深夜。



回家却也不是什么有趣之事,因为停电,即看不了电视又没有网络,就只能听着收音玩着 ipod,或者撩拨着烛火打发时间,同时羡慕着隔壁人家用发电设备接通电视。地板上、沙发上、床上到处都湿漉漉黏呼呼,不愧为热带雨林带。但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至少热水器的水箱里面还有热水可以好好洗个澡,屋子也没有太大损伤,比起房子都被刮跑的重灾区灾民,已经非常幸运。

==========================================

04/ 02/ 2011 oz 星期五



停电第二天,但至少天气好多了,已经有昨晚的雷雨变成了阵雨,大部分购物中心恢复营业,机场也开放了,线路正在逐步维修中,许多个区域渐渐恢复供水供电。购物中心人头涌动,感情这两天大家都在家里憋得慌了,餐厅、食街、提款机前都排起长龙,更有甚者拿着手提电脑、手机蹲在角落里充电充个爽快。

===========================================

05/ 02/ 2011 oz 星期六

台风 yasi 终于在今天离开昆士兰州境,由五级减弱到一级,进入北领地的那片赤色中心,肆虐乌鲁鲁去了。昆士兰 far north 的清理工作正在一步步进行中。下午,凯恩斯及其周边大部分区域恢复供水供电。



看了下报纸,这场台风由东北到西南席卷了至少16个沿海城镇和多个海岛。重灾区的图像惨不忍睹,香蕉大片倒伏,房屋倒塌的倒塌掀顶的掀顶,泥沙掩埋了游泳池,上百台游艇小船被冲上岸边、横七竖八地堆成一堆,街道变成了垃圾堆,等等、等等。在这一次台风中,一人因事故死亡,三人失踪。事故死亡的那一人是死于瓦斯中毒,原因在于使用发电设备不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这个插曲倒也是值得深思的。



另外一个插曲却令人欣慰,在台风登陆的这段期间,三名女婴在她们各自的避难所里平安诞生。



台风在作为热带雨林区的昆士兰 far north 沿海并不稀奇,每年11月份至来年4月份这段夏天时间一向是台风、暴风雨的高发季节,据预计,今年冬季到来之前,还会有3到4个台风登陆这块地区。别说,圣诞节当天也有一口台风登陆凯恩斯,不过那个台风战斗力只有五,吹了两个小时就停了,之后都没有听谁提起到它。但像 yasi 这种五级巨型台风、还是澳洲有记录以来的最强台风,还是挺令人惊讶的。但不管怎么说,正如气象专业人员所言,不管经历过少台风、不管大小,都应该多加小心和及时作应对准备。



台风 yasi 相关科普:
http://tools.cairns.com.au/search-results/index.php
台风 larry 相关科普:
http://en.wikipedia.org/wiki/Cyclone_Larry
15/ 05/ 2010oz 星期六 阴转晴

jessica watson, 一个十六岁、即将十七岁的少女,独自环绕世界航海一圈,历时七个多月,今天终于平安抵达目的地的悉尼歌剧院。

对这孩子关注不多,当时她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心里直是微微一笑地说了声,祝你好运吧。对,那个时候,表示反对的声音的确太多,媒体的评论、大众的议论,普遍认为这将是个疯狂之举,一来,她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弱小的少女,二来,这次的航海不只是出门几天而是环绕地球转上整整一圈。及时不反对,许多持着观望态度的人也表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家小孩的身上。

然而,这一次,事实再一次证明了一件事,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来掌握。

有太多太多的感动,有着想要书写的千言万语,然而一旦提起笔来却不知该从何说起,想到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想到了自己被别人甚至至亲冷嘲热讽的悲哀,心中的失落、愤怒无法平息。然而,又该说些什么呢?其实,谁都生不逢时,谁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无奈,尤其是对于一个连做梦都不被允许的民族来说,还有什么可以期待呢?的确,从小就活在他人设定好的世界里,从小就遵循着一种特定的生活规律,还有什么可以期待呢?于是,苦恼,永无止境地苦恼。因为别人走了这样的道路,所以自己也要走这样的道路,因为别人在乎这些那些事情,所以自己也要在乎这些那些事情……活在别人的意识之下,自己却成了行尸走肉,为了面子也好,为了别人的认同也好,为了一种虚荣心也好,反正,做不到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那就是耻辱,那就是失败。于是苦恼永无止境。

说过多少回,告诫过自己多少回,说服过自己多少回,做人一定要学会冷酷地说:who gives a shit! 偏偏欲望中的成功与现实的差距一次又一次使双眼蒙蔽,为了至爱的人一句认同的话一直努力着,一直烦恼着……

不对,及时自己早已经学会了那句话,那仍然不是发自内心的“学会”。过于执着,过于在乎,到头来也仍是活在他人的意识之下。

为什么要在乎这么多?自我,并不等同于自私、任性。自我是一种独立,一种信心,一种胆量,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一种生活态度。jessica 用航海证明了她自己的自我,不论舆论如何,虽然仍然需要父母的支持,但她所做的一切却是为了她自己,为了一个“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单人环球航海帆船手”的梦想。而她做到了。

梦想与现实永远存在差距,梦想是人们将这灰暗的世界完美化、理想化的产物,现实却是个自然的、客观的存在并不会因人类的意志而改变,即使环境在不断变化,那也是人类在不断的常识与反思中渐渐找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最终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均衡状态。

且不管这种均衡状态是否持久、是否完美,人类未曾放弃过实现梦想的努力。而人类的未来如何,其实现在也不需要太过在意,每个人活在自己的现实中就好,每个人努力地去追逐了自己的梦想就好。自我并没有什么不好,为了使自己的能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那便可称为贡献。什么凝聚力,什么团结,那种虚无的东西,只有个人有了发挥的余地才能体现出来,才能进一步去感染他人。

为了自己而活着,不需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真真正正地学会那句“who gives a shit”,活在自己的原则下,活在自己的道路上,就够了。

 | BLOG TOP |  NEXT»»